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体现着人民群众团圆、欢庆、祈福等美好愿望,是传承中华民族价值观的一种形式。文物是历史的见证,能够直观地展示传统文化的起源、发展和演变过程。博物馆作为文物展示的场所、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,能够巧妙地搭建起二者的桥梁。开展“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”系列活动可以通过观赏文物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,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人的节日习俗,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兴趣,让文物真正的活起来。同时,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,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,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。
一季度,我局已精心组织开展了“博物馆里过大年”系列活动,并筹备、预热开展了清明节期间的“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”相关活动。其中春节期间,我局组织全市各文博场馆立足馆藏资源,围绕蛇年生肖主题,联合京冀两地文化文物部门以“文物告诉你· 何以中国节”为活动口号,策划推出了“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”系列活动,先后推出《紫禁遗珍——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展》《话蛇添福——蛇年生肖展》《戏韵・画境——馆藏杨柳青京剧年画新春特展》《长安三万里——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》等精品展览及研学、非遗体验、快闪、文化市集等多种形式文化活动约540项,深受广大群众喜爱。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光明网、天津广播电台、天津日报、今晚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对我市文博场馆展览及活动进行了报道,形成了媒体矩阵,扩大了传播声量,我市文博场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春节期间天津博物馆联合天津市歌舞剧院打造芭蕾舞盛会
清明节前夕,平津战役纪念馆在英烈名录墙上补刻了12位烈士姓名,邀请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52师参战将士后代共同举行“重温平津烽火 致敬烈士忠魂”清明节英烈纪念活动,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,将“为有牺牲多壮志”的精神火种,融入民族的脉搏。天津日报、津云等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。
下一步,我局将继续做好“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”活动,围绕“五一”、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相应的展览和文化活动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